超严“禁塑令”的背后,严重的塑料污染危机到底该怎么办?

2020-12-24
来源:DailyTech资讯

微信图片_20200912113019.png

最近细心的朋友们可能已经发现了,

原本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塑料正在慢慢减少存在感。

不少知名连锁餐饮店都已经不再提供免费一次性餐具;

大街上人手一杯的奶茶们也抛弃了塑料吸管,拥抱纸吸管;

外卖也出现了许多可降解餐盒,选择是否需要一次性餐具等情况……

今年各个地区陆续出台相应政策,逐渐形成了史上最严“禁塑令”!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北京、山东、广东、广西、山西、河南、云南、四川、贵州、浙江、福建在内的超过23个省份下发了关于治理塑料污染实施方案。

对于塑料的斗争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

当时我国就发布过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而在12年后,“禁塑令”不仅向所有塑料污染宣战,更是聚焦在“不可降解”,开展了更彻底更全面的斗争。

说实话禁塑初期肯定会有一些不方便,

特别是外卖市场规模如此庞大的今天,

一份外卖那么多一次性塑料制品,

怎么可能说禁就马上禁?

还针对一次性餐具收费的问题也有诸多纠纷,

不少消费者认为一次性餐具加收费用是将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变相涨价;

而比起便宜的塑料盒,可降解餐盒高昂的成本又让商家叫苦不迭;

而又贵又难喝的纸吸管也让人的消费体验直线下降……

这么难受为什么一定要禁塑呢?

因为当前的塑料污染危机实在是太严重了!!!

我们在1950至2017年间共生产了92亿吨塑料。

按照目前的全球人口计算,这意味着人均使用1吨以上的塑料!

其中占比最高的是一次性产品和包装,而人类生产的塑料仅有不到10%得到回收。

早在2018年,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周曾发布了一项研究,

就首次确认了在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

而我们日常食用的各种生物喝的水,甚至食盐都包含微塑料。

我们生产的塑料,通过食物链和其他方式,最终将反噬作用到我们人类自身。

2018年,中国颁布塑料垃圾进口禁令,

其他国家也纷纷拒绝充当世界垃圾桶的角色,将垃圾拒之门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废料生产国,今年加大了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的数据,

中国有36家公司计划或建造了新的可生物降解塑料生产设施,

新增产能超过440万吨,在不到12个月的时间里增长了7倍多!

该慈善机构表示,到2025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每年将产生约500万吨可生物降解塑料垃圾,

届时中国的一次性塑料禁令将在全国范围内生效。

但可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大多数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特殊的工业处理,才能在6个月内降解。

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塑料研究人员莫莉·仲南佳博士说:

“在没有受控堆肥设施的情况下,大多数可生物降解塑料最终都会被填埋,或者更糟的是,进入河流和海洋。”。“从一种塑料转向另一种塑料并不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塑料污染危机。”。

塑料污染问题一场不可避免的严峻而漫长的攻坚战,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其实少用一个塑料袋,将物品物尽其用就是最大的环保了。

你觉得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