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为大家梳理了这半年来塑料含行业内发生的大事件
我们也不免思考,下半年的塑料市场将走向何处呢?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宏观事件或将帮助大家去思考判断~
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到底如何,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是规模以上企业在5月份已经全面恢复,对外贸易也在回升,进口出现大规模滑坡,进出口总值5月份同比下降4.9%,这个数据主要是被进口拉下来了,进口总值5月份同步下降12.7%。
注:数据来源于种花家海关
从这个数据上可以看出国外的情况非常严重,中国并非一个桃花源经济体,而是和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外的供应链暂停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传导给国内产业经济。
国内目前同时遇到的问题,一个是产能严重过剩,生产的产品过多,但是没有足够多的买家,过去是全球市场在消费这些产品,现在全球买家疲软。
另一个是消费端消费能力严重不足,房地产行业吸收了过多的资本,导致普通人没办法在其他方面消费,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厂家因为产品在国外和国内都不能卖出,那么就会进一步的减少投入和产出,以及人员。
国内目前同时遇到的问题,一个是产能严重过剩,生产的产品过多,但是没有足够多的买家,过去是全球市场在消费这些产品,现在全球买家疲软。
另一个是消费端消费能力严重不足,房地产行业吸收了过多的资本,导致普通人没办法在其他方面消费,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厂家因为产品在国外和国内都不能卖出,那么就会进一步的减少投入和产出,以及人员。
从这个数据看到农村居民受到供需不平衡的影响更大,另外,价格是供需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价格普遍升高意味着,生产端减小,需求量保持不变,或者需求量变大,但是目前的情况看,可能是生产减少的同时,需求端也在减少。
受OPEC+大规模减产与全球需求反弹的推动,国际原油于6月底一度触及4个月高点,然而,之后上行的步伐却遭到了阻碍。
究其原因,首先,OPEC+所达成的联合减产协议将在7月底到期,并极有可能从8月份开始增加200万桶/日的石油产量,更伤脑筋的是,作为中东主要产油国的沙特阿拉伯已经表达了想要抬高油价与不愿继续配合减产的态度;
其次,由于美国16个洲在7月初的新冠确诊病例人数达到记录高点,佛罗里达州正在重新推行一些限制经济重启的措施,石油市场对第二波疫情的担忧加剧;
第三,著名能源调查公司Rystad Energy的一项预测显示,2020年,石油需求可能会骤降8650万桶/日,比早先预测的8900万桶/日再下降250万桶/日,且如果疫情长期得不到控制。
至年末,石油需求可能比该预测还要低500万桶/日左右。简而言之,下半年的国际原油可能重现供远大于求的局面,在库存无法消化的情况下,油价上涨空间锁死,下跌通道开启。
既有国际贸易严重不平衡的原因,也是出于应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考虑,美国近年来四处挑起贸易战,先是与中国纠缠,后又向欧盟开火,导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日韩贸易战、中澳贸易战、中印贸易战皆箭在弦上,这好比一滴剧毒的鹤顶红,注入杯中,相融,扩散,令平静的水面开始不安分起来。
而贸易战对塑料行业的冲击明显,一方面,原料的进口变的困难,特别是类似聚烯烃这种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原料;
另一方面是塑料制品的订单减少,上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国内塑料制品订单一度腰斩,部分厂家甚至改行做起了口罩,前5个月,全国塑料制品出口仅增加2%左右,远低于往年两位数的增速,下半年,如若多方贸易战彻底打响,这个数字可能会更加刺眼。
当前全球贸易壁垒处于历史高位,贸易保护主义依然是影响国际贸易扩张的重要因素。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性措施显著增加。疫情冲击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引发逆全球化、民粹主义思潮蔓延,将进一步诱发或加剧经贸摩擦,威胁贸易自由化进程,危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加剧世界贸易萎缩。
在最近的新闻中,我们也能对目前的外贸环境略窥一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美国当地时间6月30日正式裁定,将中国华为和中兴通讯列为“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禁止电信运营商使用政府资金向这两家中企进行采购。7月3日,印度电视台报道,印度电力部宣布不再从中国进口电力设备。
“7月9日,澳大利亚宣布暂停澳大利亚与香港的引渡协议,同时公布“优待香港人”方案。
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7月10日正式发布公告称,应澳企提交的申请,对进口自中国的钢筋启动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
在如此复杂的外交局势下,塑料行业的对外贸易恐将受到一定抑制。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下半年迎接我们的,是艰难的挑战,还是触底反弹,还不得而知。
过去十年,国务院颁布的“限塑令”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出台,首次对可降解塑料餐具提出指标要求,但此行业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7年这个重要的节点。
在国外,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倒逼垃圾出口国推出减塑措施,塑料替代品的国际市场开始繁荣。在国内,外卖垃圾被冠以“毁灭下一代”的坏名声,外卖和快递业遭遇了公关危机,纷纷研发绿色包材、上线“零餐具”功能。
以可降解餐盒、餐筷、包装袋制品为主营产品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鲜为人知的是,让行业产能吃紧的,还与另一个行业的兴起有关。
在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全球产业链中,中国承担的是生产一环。欧美等生产的原材料如乳酸等出口给中国,制成可降解产品后,再出口回欧美。
由于PLA(聚乳酸)材料对精油类物质的阻碍性和吸油性,2018年,美国一家大型乳酸原料供应商开发了电子烟过滤嘴产品,原本供应亚洲的5万吨乳酸产能逐渐收缩。突如其来的“断供”让PLA的原料价格暴涨60%。
与此同时,颁布了十年的“限塑令”正在酝酿一场变革。2020年1月,新版“限塑令”出台,4月,新固废法修订通过,都明确提到了可降解塑料。新版“限塑令”更是提出了四个推广场景: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的可降解购物袋、生鲜产品可降解包装膜(袋)、餐饮外卖领域的可降解塑料袋以及可降解地膜。
地方政府也打响了禁塑发令枪。2020年12月,海南省将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说“不”。其他省份如山东、河南等,也都提出了阶段目标。
全球已进入“禁塑时代”。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将增长至55万吨,比2018年涨了1/3。
尽管我们目前仍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环境中,中国政府仍然有信心也有能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动能。
“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解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国际舆论普遍释放出这样鼓舞人心的信息。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背景下,持续恢复的中国经济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大信心。
经受住疫情“压力测试”,中国为各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树立了典范。近日,中国接连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也印证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乐观预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两个月正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服务业生产指数由降转升,工业用电量增速加快,服务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由降转升……数据表明,中国复工复产成效初现,中国经济开始复苏重振。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9%,已连续4个月稳定在荣枯线以上,预示中国经济恢复势头巩固,产业链稳定性继续增强,为下半年经济平稳开局奠定了基础。
上半年的政策刺激还没结束,政府仍然坚定不移推动对外开放,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促进外贸基本稳定、积极利用外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几个方面,就推进对外开放进行了部署;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国家着力打造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对外公布2020年版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已连续3年缩减的基础上,再次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释放了面对疫情冲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强烈信号;第127届广交会网上举行,吸引了来自217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注册观展,来源地分布创历史纪录;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企业商业展签约展览面积已超过规划面积的90%,部分展区“一展难求”……
上半年的政策依旧在继续落实,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此外,央行还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为1.75%,金融稳定再贷款(延期期间)利率为3.77%。
回望2020年“上半场”,尽管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但“政府之手”在帮助着经济运营,下半年,政府想必也不会放弃中小微企业,持续帮助小微企业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