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千疮百孔,肩负重建任务的人们无暇庆祝,甚至无暇哀悼逝者。眼下有活要干。这一认识让人看清现实。比起战争和解放的大起大落,现实要灰色,有序,但也平淡多了。对于往事,有些人不愿再回忆起;另一些人或许境遇较好,回首往事时还带着一丝留恋——那个有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战胜与战败背后,
“这个世界是如何从废墟里站起来的?”
你在上学时喜欢学历史吗?
可能很多人对教科书一样的历史都有些抗拒吧,在有限的时间里被填鸭式喂进干巴巴的日期、人物名字、重大事件以及照本宣科的前因后果,历史留给我们的只剩下模式化和应试化的记忆了。
比如,如果询问非历史学专业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结束,答案很有可能是:“德国投降了,同盟国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日本也投降了,然后正义的一方胜利了。”
而且,在教科书中,几乎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具体的始末时间,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9年开始,持续到1945年,战争结束之后,所有余波都被切断了,我们找不到遭受难以置信的战争创伤的世界是如何结痂愈合的,仿佛战争就像一次没有余震的地震,混乱之后一定就是井然有序的重建。
在真实的世界中,战争结束也并非意味着一个和平与自由无处不在的新世界的来临,现实往往更加复杂,也更加吊诡。破碎、痛苦的回忆以及对于怨恨、复仇的需要远远不是一场胜利能够平复的,以至于使社会恢复完全正常的轨道需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鉴于苏联帝国的崛起带给东欧国家的种种伤痕,直到198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口才终于有可能愈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