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其划分为:①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具有独特的声、光、电、热、磁等性能的金属材料。②高端金属结构材料。较传统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的金属材料。③先进高分子材料。具有相对独特物理化学性能、适宜在特殊领域或特定环境下应用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新材料。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上新出现的具有耐磨、耐腐蚀、光电等特殊性能的材料。⑤高性能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异型、异性材料(一种作为基体,其他作为增强体)复合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结构的新型材料。⑥前沿新材料。当前以基础研究为主,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新材料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材料。
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0.65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近2万亿。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6.8万亿,与2012年相比规模扩大近6倍;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有预测称,到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将保持持续扩大趋势,占原材料工业比重明显提高。从地方层面来看,未来5年,我国省级新材料产业规模将会持续扩大。比如,浙江省新材料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1.6万亿;安徽省预计超过1万亿,规划打造百亿级新材料龙头企业20家;山西省预计达到300亿,年均增长率预计超过13%。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新材料领域企业注册数量从8.56万家猛增至34.51万家,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2.16%。而且空间分布日趋合理,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新材料综合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中西部地区一批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出具规模。
新材料领域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截止2022年底,我国已有7个国家级新材料领域先进制造业集群、6个国家级创新中心、197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经过多年攻坚,我国已经形成全球规模第一、门类最齐全的材料产业体系,带动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涌现出TCL中环、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
但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仍面临先进基础材料参差不齐,关键战略材料受制于人,前沿新材料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而且国防现代化建设一直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和禁运,所以我国国防用新材料是不可能依靠进口来解决的,必须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诸如军事通信、航空、航天、导弹、热核聚变、激光武器、激光雷达、新型战斗机、主战坦克以及军用高能量密度组件等,都离不开特种功能材料的支撑。而且特种功能材料也是我国核电、电子、建筑、造船等领域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材料。
我国建设当前已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汽车、机械、石化、航空、航天、军工和铁道等昂也迎来快速发展,对高性能新材料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目前,国内大量依赖进口,极大限制了相关行业发展。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是技术提升、结构调整、品种优化、质量提高、淘汰落后;企业重组、产业集中和产品优化。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特种功能材料的发展方向,产品将向特、精、高的方向发展,向深加工、高附加值发展,企业向低成本、高效率、生态型发展;部分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中小型企业将最终退出市场。